H13 工具鋼是一種多功能鉻鉬熱作鋼,廣泛用于熱作和冷作模具應用。H13 的熱硬度(熱強度)可抵抗熱作模具應用中因循環(huán)加熱和冷卻循環(huán)而發(fā)生的熱疲勞裂紋。由于 H13 具有高韌性和抗熱疲勞開裂性(也稱為熱裂紋)的出色組合,因此比任何其他工具鋼更適合熱作模具應用。
由于其高韌性和非常好的熱處理穩(wěn)定性,H13 還用于各種冷作模具應用。在這些應用中,H13 比 4140 等常見合金鋼具有更好的淬透性(通過大截面厚度淬火)和更好的耐磨性。
還提供電渣重熔 (ESR) 和真空電弧重熔 (VAR) 產(chǎn)品。重熔工藝改善了化學均勻性,細化了碳化物尺寸,并改善了機械性能和疲勞性能。
應用:壓鑄模具、壓鑄丸套、熱鍛模具、擠壓模具以及需要高韌性和優(yōu)異拋光性的塑料模具型腔和部件的鑲件、型芯和型腔。
預熱: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復雜工具的變形,請使用雙重預熱。以不超過 400°F 每小時(222°C 每小時)的速度加熱至 1150-1250°F (621-677°C),均衡,然后升至 1500-1600°F (816-871°C),均衡。對于普通工具,僅使用第二溫度范圍作為單次預熱處理。
奧氏體化(高溫):預熱后快速加熱。熔爐或鹽:1800-1890°F (982-1032°C) 要獲得最大韌性,請使用 1800°F (982°C) 要獲得最大硬度以及抗熱疲勞開裂和耐磨性,請使用 1890 (1032°C)。在一定溫度下浸泡30至90分鐘。
淬火:空氣、壓縮氣體或溫油。當奧氏體化處理后在靜止空氣中冷卻時,截面厚度達到并包括 5 英寸(127 毫米)的部分通常會完全硬化。厚度大于 5 英寸(127 毫米)的截面需要使用強制空氣、加壓氣體或間斷油淬來加速冷卻,以獲得最大的硬度、韌性和抗熱疲勞開裂性。
對于加壓氣體淬火,需要約 50°F 每分鐘(28°C 每分鐘)至低于 1000°F (538°C) 的最小淬火速率,以獲得鋼的最佳性能。
對于油,淬火至黑色,約 900°F (482°C),然后在靜止空氣中冷卻至 150-125°F (66-51°C)。
回火:淬火后立即回火。典型的回火范圍為 1000-1150°F (538-621°C)。在回火溫度下每英寸(25.4 毫米)厚度保持 1 小時,但至少保持 2 小時,然后空氣冷卻至環(huán)境溫度。需要雙重回火。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韌性和刀具性能,在刀具上完成所有精加工、磨削和電火花加工工作后,通常會使用第三次回火來消除應力。
退火必須在熱加工后、再硬化前進行。
以不超過 400°F 每小時(222°C 每小時)的速率加熱至 1575-1625°F (857-885°C),并在每英寸最大厚度下保持該溫度 1 小時;最少 2 小時。然后用熔爐以不超過每小時 50°F(每小時 28°C)的速度緩慢冷卻至 1000°F (538°C)。在爐中或在空氣中繼續(xù)冷卻至環(huán)境溫度。所得硬度最大應為 235 HBS。